抗日故事300字左右,抗日故事300字左右作文.

在安泽县革命烈士陵园内,镌刻有1300名革命烈士的姓名。其中,有这样一位平民出身的英雄。他就是王得胜

1939年2月,日军二次占领安泽县城(今古县城关)。为了巩固统治,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日本鬼子在城内,大肆发展汉奸队伍,成立了以汉奸王锡山为会长的维持会,并于1940年成立了由汉奸田杰为县长的伪政府,设立了宪兵队,收编伪军,成立伪警察局,剿共对策委员会等,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机构。在日军的高压统治下,城内的居民虽然人心惶惶,但为了生存,大家还是想着办法招揽生意,维持生活。

这年3月,天气虽有转暖的迹象,但太岳山里的冬天,不过了清明,冬天的气息不会消散,所以那些冬天贮煤少的人家,还免不了出来买点煤,解决不时之需。由于常年有需求,时间久了,在城内南门外,竟有了一个不大的市场,专门进行卖炭买卖。每天早晨起来,便有专门驮炭的脚夫驮炭进城,夕阳落下的时候,再收摊出城。由于这帮人每天出城进城,又没有什么油水,站岗的伪军,看得都麻烦,所以对这些人便不再认真盘查,给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王得胜创造了机会。

王得胜,河南滑县人。身高1米85,膀大腰圆,长得虎虎生威,可惜的是,小时候生天花,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穷人家的孩子,那有钱看病,能留条命就不错了。最后病好了,却落下了一脸的麻子。得胜从小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这也给以后的出走埋下了伏笔。

这一年,王得胜当长工的这家地主强娶了一房姨太太,怎料这姑娘性子烈,死活不从,新婚之夜,便被老地主家丁打了个半死。对于这事,老地主见惯了,什么性子烈的没见过,挨顿打,慢慢也就老实了,也就没当回事。可这姑娘倔到底了,彻底和老地主杠上了,打死也不从。老地主无奈,便让人把她锁到了东厢房,想起来的时候,送点吃的,有时候忘了,十天半月也吃不上,时间长了,姑娘饿的骨瘦如柴,眼看性命不保。王得胜非常同情这姑娘,看到这种情况,萌生了救她的想法。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王得胜悄悄的潜入东院,把这姑娘救了出来并送出了县界。回来后,他自己觉得这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谁知,还是走漏了消息,老地主知道了是王得胜所为,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设下了圈套,要把王得胜置于死地。也许是王得胜命不该绝,老地主家丁里面,有一个同他交好,舍命把消息递给了他。王得胜眼看在村里待不住了,便连夜收拾了一下,奔太岳山而来。

那年头,河南人中,逃荒到太岳山的人家很多,许多地方流传着“想要不饿死,太岳山里寻”的谚语。说这话是1931年,王得胜那年41岁。来到了太岳山,那里偏僻往那钻,王得胜算是看准了地方,一下子就进了安泽县的三交沟,最后在花车村虎东沟落了脚,开垦了一些荒地谋生。

转眼到了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卢沟桥事变,短短几个月,便打到了山西,还占领了古县城。耳闻目睹鬼子杀害同胞的残酷暴行,王得胜的血性又激发了出来,他暗地里联系了几个要好的弟兄,准备与鬼子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可要打鬼子,手里没枪不行。为了弄到枪,王得胜他们煞费了苦心,可始终一无所获。“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39年4月,从忻口战役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大量涌入安泽境内,有一小股散兵逃窜到了花车村附近,准备在这里住一阵子,他们手里面有枪。可枪怎么弄到自己手里,王得胜在反复琢磨,硬抢肯定是不行的,这帮人虽然是散兵,但必竟是当兵的,不会轻易得手。想来想去,办法有了,王得胜从家里杀了几只鸡,又打了一壶散酒,约了村里两个兄弟,便来到了花车村散兵的住处。来时,他便想好了说词,谎称自己称在国民党部队当过兵,这样好接近。王得胜的办法果然奏效,他们一看王得胜这块头,就认定了王得胜当过兵,再者王得胜又拿了杀好的鸡和酒,这几个一见早馋的不行了。一番客套下来,炖鸡的炖鸡,烧火的烧火,不大一会,香喷喷的鸡肉便上了桌,几个人便“五魁首,六六六”大喝了起来,王得胜天生的好酒量,一会便把这几个当兵的灌的烂醉如泥,一旁的两个弟兄,看见火候到了,从散兵住得窑里,拿了两把枪就走。王得胜见大功告成,便悄悄的离开了酒桌,三个人一路小跑上了山梁,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有了枪,就有了底气。回到村里后,王得胜成立了自卫队。1941年2月,王得胜领导的董必庵村自卫队与杨晋升等留地方的部分子弟兵团合并,成立了安泽县游击队。

游击队刚成立时,仅有30多人,缺吃少穿,缺少武器,更缺少懂军事、会领导的人才。3月2日,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汉丞,派出了王直夫、赵光荣、武诲功、李景红、武健、温一斋、张春雅等领一班兵士加入,组建游击大队,王直夫任大队长、赵光荣任指导员,王得胜他们被编为游击大队一连,武诲功任连长,王得胜被任命为副连长。从此开启了抗击日寇的传奇。

那日,王得胜提前了解了县城的情况,知道了伪军把守的南门比较松懈,且有驮炭脚夫经常出入的情况后,便披了一件烂棉袄,脸上抹了点炭面子,随着驮炭脚夫进了城,进城时,他发现南门的伪军果然麻痹的很,心里突然间生出抢夺伪军枪支的想法。

这想法一经产生,竟像是百爪挠心,一会等不得一会,他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返回南门,在出城的瞬间,王得胜看准了一个背枪的伪军,上去就抢。突入其来的举动,惊得伪军尖声大叫,同时手里的枪攥得更紧了些,王得胜见突袭不成,正要对伪军下手,城门楼上的多名伪军已冲了下来。原来,当时正赶上城门楼伪军换岗,听到了城门伪军的喊叫声。王得胜眼见夺枪无望,撒手狂奔。等城楼上敌人开枪射击的时候,王得胜早已跑上了山。

看守城门的伪军,早已吓破了胆,等缓过神来,才讲述夺枪之人,大黑个,麻子脸,两眼喷火,像个黑塔似的。自此,黑大个,麻子脸的人,在敌人心中络了印,伪军更是闻之色变。

1943年6月,游击队得到日伪军要到黄罗木塬一带抢粮的确切消息,王得胜主动请缨,带领一连提前到日伪军必经的山道上设伏。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王得胜一声令下,埋伏在四周的游击队员迅猛出击,出来抢粮的敌人猝不及防,虽然组织了反击,但很快被击溃,在丢下数具尸体后,匆忙撤退。王得胜此刻杀红了眼,率领游击队员紧追不舍,他跑在最前头,盯上了敌伪军队长。伪军队长逃窜的同时,偷偷扭头一望,看见了一个黑大个直奔自己而来,慌不择路,竟跑到了一处悬崖边上,眼见王麻子到了跟前,吓得三魂出窍,无奈跳下深沟,摔了个半死。

这次伏击敌人成功后,游击队士气大振。王得胜便想去城里转转,看看有没有机会,再打几个漂亮仗。连长说:“进城一定要注意点安全,你这张脸再化装,怕被敌人认出来。”得胜扬了扬手里的枪说:“咱手里有这个。”“有这个也要小心!”连长还是有点不放心的嘱咐道。

这天,王得胜带领一个游击队员化装成卖山货的进了城,进城后东瞅瞅,西逛逛,把日伪重要的办公地点和日军宪兵驻扎的地方都过了一遍。不觉间已经到了饭点,他早就看到城北有几家馆子,随便选了一家吃饭。吃完饭一出门,他便与几个日本鬼子不期而遇,他装着没看见,挑起货郎担子就走,就在擦肩而过的时候,还是被日军宪兵小队长看出了端倪,因为他的特征太过于明显了,黑大个,麻子脸。“麻子,王麻子!”一声惊呼,从日军宪兵小队长小林的口中喊出。王得胜眼见被日军认出,摞下担子就跑,眨眼间,不见了踪影。小林队长眼睁睁看着王得胜跑了,当即命令关闭城门,亲自带着宪兵队和伪军在城内搜捕,然而,奇了怪了,一个大活人凭空消失了。日伪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眼见天光将晚,城外的百姓要出城,无奈的日军只好命令打开城门,严加盘查。谁知,城门刚一打好,王得胜就到了门囗,伪军还没来得及仔细盘查,王得胜就和一大帮百姓挤出了城门。一出城门,王得胜朝伪军放了一枪,告诉伪军,一会告诉你们的日军主子:“王大爷今天走了,改日再来会他。”

1944年9月,日伪军两千余人对安泽太岳根据地发动“剔块扫荡”。游击队采取了“避敌锋芒,外围作战”的方针,同扫荡的日军,在大山中来回穿插,一度曾迂回到了浮山县境内。日伪到处追踪,始终无果。9月21日,游击队从敌人的空隙中安全返回根据地,晚上宿营于井儿沟(今古县境内)。由于连日转战,队伍十分疲乏,加之进入了我们的根据地,思想上比较放松,大部分干部、战士都进入了梦乡。岂不知,游击队的行踪,早已被汉奸所侦知,立马向扫荡的日军告密。日军趁着夜色,从三面包围了井儿沟。一时间,小小的山村里,枪声大作,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整个村子。在危急关头,王得胜站了出来,他让大队长韩固率领大队从沟底突围,他自己抱了一挺机枪,同另外两名战士爬上了周围的房顶,向已经进村的鬼子猛烈扫射,吸引了大批鬼子,大部队乘机突出了重围。鬼子以为游击队的主力在此,大队的鬼子从四面八方涌来,密集的火力射向了他们,两名战士先后被敌人击中。王得胜战之最后,身中数弹,倒在了枪林弹雨中。

一代传奇英雄,魂归大地。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1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