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纪念碑设计工作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负责主持。
毛泽东主席曾亲自出席奠基典礼,他老人家还铲土为纪念碑奠基。
至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工期总共用了近六年时间。
现如今,只要去北京旅游过的同学(或者从电视上),都能看到矗立在东西长安街正前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如此的巍峨雄壮。
这座纪念碑也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格最大的一座纪念碑。
然而,从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至今的60余年里,不少民众一直不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朝向不符合中国人坐北朝南的传统,为何是坐南朝北呢?
其实,人民英雄纪念碑之所以改变原有设计朝向,与毛主席的八个字有密切联系。
当然,周恩来总理在审定设计方案时提出的一个“不合常规”的建议,最终也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改变朝向的关键诱因。
那么,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位伟人,为何要把纪念碑的朝向改为“不合常规”的坐南朝北呢?
一、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始末
为了纪念从1840年以来,在中国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开国大典前夕,即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首都北京兴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虽然通过了建造英雄纪念碑的决议,但是,纪念碑建在北京什么地方?政协委员们都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同志提议:可以建在北京的东单广场。东单广场是北京比较大的广场,属商业中心,可以让全国各地到北京游玩的游客们便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还有的同志提议在北京西郊八宝山建立纪念碑,理由是:革命英烈们已经是牺牲的烈士,八宝山是要建立革命烈士纪念馆的。
建在那里正好可以和其他,乃至以后为国捐躯的烈士们一起纪念。
还有的同志主张: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建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北京最大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理所应当建在这里。
加上天安门是中国政治中心,建在这里使得纪念碑更加庄严,加重人民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之情,苏联的英雄纪念碑就是建立在红场上。
因此,在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不少同志认为应该学习苏联,把英雄纪念碑建在北京首都最大的广场上。
这下可好,许多政协委员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址争论不休,大家意见都不一致。
周恩来总理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天安门广场是‘五四’运动诞生发源地,这里还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所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建在天安门广场。”
大多数政协委员都被周总理这一番话,激起了记忆深处的那段光辉岁月。
所以大家都同意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意见,即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建立在天安门广场。
建碑地点问题就这样完全敲定下来。
决定好在天安门广场建立纪念碑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即决定,1949年9月30日下午六点,毛泽东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到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
既然是个仪式,就得有主题。
中共中央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围绕如何“简洁明了全面的概括建碑主题”再次踊跃发言。
这时,周总理说了一句:“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毛主席对周总理这句话十分赞同。
全国政协委员都认为,周总理讲的话虽然只有八个字,已经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高度概括。
既然珠玉在前,大家就不要笨拙地继续抛砖引玉。
按照周总理提出的“纪念死者,鼓舞生者”八字建碑主题,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顺利举行。
奠基仪式由周总理主持,他代表全国政协主席团致辞,再次强调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周总理致辞后,全体政协委员脱帽为革命烈士默哀。
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宣读碑文,亲手拿起铁锹,挖下了第一铲土,全体政协委员跟着挥锹铲土。
至此,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奠基。
不过,当时的新中国正百废待兴,领导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多。
再加上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统筹规划好各种细节,包括纪念碑的建造主题以及具体的建造方案。
为了建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总理提议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
北京市市长彭真担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梁思成先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负责人。
周总理特别提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细节不能搞一言堂,兴建委员会拿出初步方案之后,还要征求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意见,特别重视征求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意见。”
接下来,兴建委员会向全国广泛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
周总理不辞辛苦地把许多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召集到北京,与他们共同商议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方案。
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兴建委员会从征集到的240多种设计方案精心挑选出八种。
经过反复思考,大家一致同意第七号方案。
这套方案中的纪念碑竖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央,通体呈方形,建筑面积约为3千平方米。
纪念碑分为碑身、金刚座、台座三个部分。
从地面到碑顶高37.94米,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高出4.24米。
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下层大金刚座为汉白玉材质,腰部高二米。
周总理对这个设计方案非常满意。
后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设计专家们的一致赞成,并且予以提高评价。
总体设计方案定下来,周总理将其递交给毛主席进行批示,毛主席完全没有意见。
当时毛主席还打趣地对周总理说道:“恩来,你不是专门的设计人员,却为何像是在工地干了许多年的老师傅,能提出这么好的总体方案?”
周恩来总理只是笑着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
周总理心思机敏,加上多年来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历程中,历经了不知多少艰苦卓绝的斗争,对牺牲的烈士们有着崇高的敬佩之情。
正因如此,周总理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碑主题有着深刻理解。
他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研究了许多设计方案和一些建筑学的基本知识。
再结合与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提出了这样非常好的总体方案。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委员会立即着手组织创作纪念碑浮雕。
周总理在上报的待选人员中,确定请刘开渠主持纪念碑浮雕设计工作。
1953年初,周总理以中央政府名义连发三封急电,借调时任上海市美协主席、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兼杭州市副市长刘开渠同志到北京工作。
刘开渠接到电报后立即赴北京,出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组长、雕塑组组长。
雕塑组开始工作后,周总理提出:“同志们,不要急于马上创作,要先学习全面了解中国革命历史。
还要多出去走走,到祖国其他一些留下浮雕的地方观摩,充分吸收养分,参考国外最新创作成果,只有准备好一切工作之后再进行创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在周总理的组织下,雕塑组人员阅读了许多党史与近代史书籍。
相继前往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太原晋祠彩塑、开封、徐州、济南等地,考察中国古代雕刻艺术。
最后,纪念碑雕塑组创作出了几十幅反映近百年中国革命历史的作品。
周总理从这十多幅作品中,选定了100余年人民斗争中焚烧鸦片、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全国等八个重大历史题材的浮雕。
确定好了相关方案,周总理特别向有关部门强调:“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选材和施工一定要十分严格,选用的材料必须是全国最好的,施工工艺一定要精益求精。”
在最为关键的碑心石选择上,周总理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集。
文件发出后,各地报上来许多备选石料,都是上好的制碑材料。
兴建委员会派出工作人员到这些地方一一去考察,从中进行反复比对和挑选,于1957年,选定了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的一块花岗岩大石料。
随着浮雕与碑心石都已经制作完成,最后一步就是镌刻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和背面的碑文。
这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如果碑文刻不好,工程就算白干了。
周总理此时明确要求:“镌刻碑文之前,一定要精心选择工匠,碑文要按照纪念碑尺寸放大成试样。
只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万无一失,才能在纪念碑正体上进行镌刻。”
此外,周总理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赞成了纪念碑用阴文雕刻。
兜兜转转,直到1958年4月,人民英雄纪念碑用了近六年时间终于竣工落成。
周总理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部完工的报告后,立刻转告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
党中央研究决定,195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仪式。
这一天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天安门广场上响起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怀着沉痛的心情,脱帽向纪念碑鞠躬敬礼,怀念那些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先烈。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何改变原有朝向?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央。
从东西长安街一路往天安门方向走,远远就能看到高大巍峨的纪念碑。
可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不管建碑还是建造房屋,一般都是正面朝南,背面朝北,即为坐北朝南。
人民英雄纪念碑原有的设计朝向也是根据这个传统来,即正面朝南。
不过,在商议设计方案时,不少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提出:天安门广场政治集会多,平时游客也很多,大多数人都是从东西长安街直接进入广场,他们第一眼看到纪念碑是碑的北面。
这样一来的话,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如果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进行设计,那就全部在碑的正面(朝南面)。
游客们还要绕着长安街一圈,才
能看到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索性倒不如把纪念碑改变朝向,即为不符合常规的坐南朝北。
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许多专家学者们还有一些老思想,认为建造纪念碑属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中国的传统来。
纪念碑“坐南朝北”,看上去是凸现毛主席八个大字。
然而,一旦把纪念碑改为坐南朝北,不仅不符合中国传统,还让参观者不知道纪念碑哪里是正面哪里是背面。
所以,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来。
一方认为应该按照中国传统,即为坐北朝南;另一方认为应该摒弃传统,改为坐南朝北。
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不敢擅自定夺,于1954年底,将这两种意见反馈给了周总理,请他决定。
周总理经过认真思索后,确定纪念碑北面为碑的正面。
他耐心向那些不赞成的专家学者们做工作:“既然我们树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那么我们让人们第一眼就看到纪念碑的正面,那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走进天安门广场,第一眼就能看到碑的正面,看到毛主席的八个题字,这就是纪念碑最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因为朝向影响纪念碑的作用。再说了,世界其他国家也有不少正面朝北,甚至朝西、朝东的纪念碑,为何我们中国就必须要遵守老传统,不能改一改呢?”
周总理说服了那些坚持纪念碑正面朝南的同志,就这样,纪念碑正面朝北建造方案确定下来。
换言之,若纪念碑上面没有图案或者毛主席题写的八个大字,周总理或许就会同意把纪念碑定为坐北朝南的朝向。
正如他老人家说的那样:如果不能让世界各国的游客从东西长安街一眼就看到纪念碑上的浮雕,以及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那么建造纪念碑就变得有些毫无意义了。
若是那些人民烈士在天有灵的话,他们或许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后人为了纪念碑的朝向争论不休。
甚至还要沿用老传统,这不符合他们打破旧制度,迎接新世界的愿景。
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955年6月9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题词。
这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毛主席一共写了三幅。
如今咱们看到的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是当时许多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从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三幅字中,选取了八个字重新编排而成。
不仅充分保留了毛主席书法的神韵,还让这八个大字看上去如此的完美无瑕。
此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毛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这篇雕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碑文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
据工作人员回忆,从1954年开始,周总理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抄一遍碑文。
他前前后后共写了50多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幅,拿到工地后,征求纪念碑雕刻组组长刘开渠的意见。
刘开渠对周总理说:“总理,以前只看到您的题词,还没有看到过您写这么多字,这么工整的书法作品。”
刘开渠并不清楚的是,在共产党内,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书法功力是比较有名的。
为了写好碑文,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再次练习书写。
他老人家先练习书写这些碑文中的每一个字,反复抄写,然后进行对比琢磨,再练习连贯书写。
写到第50多遍时,周恩来总理落笔写下整篇碑文,已经一气呵成。
仅是书写碑文之前的练习,周总理就花了近八天时间。
当得到刘开渠同志的赞美后,周总理还是谦虚地表示:“你们再看看,不行就重写,或者让其他更擅长书法的同志写。”
当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同志们拿到毛主席、周总理书写的碑文后,决定采用鎏金的方式。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就是工匠师傅先把碑文刻到碑身,之后进行鎏金处理。
全部金字共用黄金一百三十二两,倾注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心血,更表现了中国人民世代缅怀人民英雄的情怀。
当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红披被拉下来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题写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还有无数专家学者、工匠包括艺术家们的心血,都凝聚在这座纪念人民英雄的纪念碑上。
结语
如今距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时间已经过去65年。
民间相传60年一甲子。在岁月变迁中,人民英雄纪念碑走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轮回。
这座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丰碑,其建设过程和内涵,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每年的清明节是人们寄托哀思的日子,而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更是国家与人民向千百万英烈寄托哀思的圣地。
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无数先烈挺身而出、英勇奋斗。
千言万语难以向这些英烈表达我们的敬佩与怀念之情。
后人无以为报,只能从我做起,更好地建设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1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