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俞倩如
当我作为乐队成员,接触到独奏家来合作排练时,通常只要演奏家演奏十几秒钟,大家就开始会心地交换眼神,因为这十几秒,已经令人了解到这位演奏家是什么级别的(当然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的确也能听出来哪些人更厉害一些)。同样,当我们担任一些儿童考级和比赛的评委时,基本听十几秒钟,也能够判断出这个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接下来的几分钟演奏,不过是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这名选手的其他状况和素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哪些人的演奏可以令人一“听”钟情(love at the first sound),哪些人的演奏哪怕再长,错误再少,也并不会给人心动感?
这就是本文要讲的,学习乐器需要尽早掌握,并且需要不断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音色。
我们在初学乐器之时,或许会认为,我们理所应当地会经历一个“难听”的阶段,特别是学习弦乐器。许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学小提琴一定会‘杀鸡杀鸭’好几年,过几年就好了”。事实上如果一开始你的老师没有帮助你训练发音,你自己也没有在意音色这个事情,那么很可能在“过几年就好了”之前,你和家人已经被难听的声音折磨得不想学下去了。在乐器启蒙阶段,在了解了基本的演奏姿势之后,一定请尽早地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的发音方式。
如何才能让自己演奏出来的音色越来越动听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努力起来:
一,大量地听优质的演奏。在内心建立起好的音色概念。
如果一个人从未听过好的琴声,他一定无法演奏出好的琴声。只有在心中先对声音有一个预想,才会在练习过程中努力去靠近这个梦想中的声音。除了聆听以音色出名的演奏家的唱片以外,也要多听他们现场的演奏。好的演奏家会令你对这个乐器的声音产生全新的概念,用文字很难形容,例如弦乐的“奶油味”,钢琴的“水晶般的触键效果”,这些都只能亲耳听过之后才可以获得感受。一个好的厨师一定是一个顶级挑剔的吃货,一个好的演奏者首先也要去培养自己的耳朵。
二,在每日的练习中,不断地去打磨自己对音色的敏感程度。
说到培养耳朵,我们听其他人的演奏时会比较客观,但是听自己演奏时就不会那么仔细和挑剔了。首先由于我们离乐器比较近,听到的声音和振动情况到了观众那里都是打了折扣的。而且,当遇到演奏技巧比较困难的地方时,例如在弦乐高把位、管乐和声乐的高音域等等困难技巧时,我们可能就以完成技术为使命,忘记去客观地聆听。这个时候由于内心和肌肉的紧张,声音已经变得很难听了。以前去大学琴房练习时,可以听到许多人练习得非常专注、大声、勤奋,但是音色都是尖利、难听甚至破掉的,自己还没有知觉。所以,在每天的练习中,花一些时间,去反省自己在音色的控制上有没有注意,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三,去了解你的乐器发出好声音的途径。
演奏乐器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许多说不清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发音。但是,首先声音的振动就是一个物理现象,不符合规律的美是不存在的。用小提琴来举例,影响音色的要素主要有三大类:触弦点、弓压,弓速。这三者之间可以产生千万种变化,加上左手的按指以及揉弦,所以一千个人演奏小提琴,就会有一千种音色。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中正的触弦点以合理的弓压、均匀的弓速把弓走直拉奏,那么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小提琴的发音。之后如果想在乐曲中演奏出自己需要的音色,那么就需要像画家调颜色一样,在这三点上进行平衡和取舍。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演奏乐器时,像做实验一样,尝试出一个自己满意的音色,并且通过练习让肌肉记住不同的组合。想要获得好的音色,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要在头脑非常清晰冷静的时候,有意识地去做发音的练习。当形成习惯之后,自然就可以信手拈来。
一旦我们内心对好的音色产生了追求,就开始靠近学习乐器的本质了。说到底,我们学习乐器是为了追求美的声音。在课上,我经常用唱的方法模仿学生奏出的不好听的声音,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也会和学生一起为找到了好的音色而兴奋不已。总之,练琴时花功夫去琢磨和寻找好的音色,无疑是最值得的。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