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时代的产物
也是几代人的记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可能很多00后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辈人记忆里,它备受人们尊重,也最离不开它……
在南昌最繁华热闹的地段背后,有无数条古老狭窄的小巷。
这些老街道里也藏着逐渐被边缘化的老手艺人,小时候看到街上的裁缝踩着缝纫机认真裁补,如今已经很难看到了。
躲过东湖区路上一阵阵的广告音乐声,穿过热闹喧嚣的马路,转身进入一条老巷子,巷子里停满了小车,房屋都是没有刷漆的老房子。
除了一楼贴了瓷砖,其余的楼层,橙红色的板砖全都展露在外,不难看出,这些房子已经有些年代了。
狭窄的街道,不太平整的地面,被杂乱的电线裹挟的电线杆;
挂满居民衣服的电线,唤醒的是每个人脑海里都会有的老社区记忆。
骑着小黄车跟着导航往前走了很久,导航突然停止,“已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在您的左侧”。
我恍惚的朝左看了看,起初没有看到招牌,只看见用一片片木板拼接成的木门。
开了一半,满是斑驳的墙上用毛笔写着两个不太规整的字:绞边。
透过发旧蜡黄的卷帘,依稀可以看见里面的老旧缝纫机,我这才确信,这是我在导航上找的那家裁缝铺。
我探头往里看了看,小声嘟囔着,“你好,有人吗”,没等我说完,里面走出来一位穿着衬衫牛仔裤的中年男子,和我想象中的有点不太一样,我原以为会是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奶奶,裁缝师傅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
从墙面斑驳的痕迹里,可以看出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对裁缝职业的坚守和执着,这家裁缝店没有精致的装修。
店面不大,十平米的小屋里堆积着一些物料。
店内还有一些裁剪服装时必须用到的器具。
用来裁剪的剪刀已经有些年迈了,但正是它陪着裁缝师傅一步步经营着这家店。
店里的机器看起来老旧却一点也不含糊,都是由它们陪着这家店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闲聊中师傅说起,“我一直是从事这个行业,干了三十多年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做了”。
“以前过年过节是人最多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做一件新衣服来庆祝,多的时候一天要做几十件衣服”。
“那个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街坊邻居都来我这做新衣,很是热闹,我也能从他们脸上看到最真实的笑容”。
开店近40年,他见证了中国服饰每一波浪潮,“中山装、喇叭裤、工装夹克、蝙蝠衫……我都改过、做过。”
从以前的"过新年,做新衣"到如今的"过新年,买新衣",随着时代的发展,网购衣服越来越吃香。
使得越来越少人做这一繁琐的工作,裁缝衣服的店也慢慢减少了,裁缝这门传统行业慢慢走向落寞。
“但是赚不到钱了现在”,师傅有些无奈的向我诉说着,“因为现在这个行业都被服装厂挤压了,年轻人也不爱穿旧衣服了”。
店里已经很久没有接活了,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两三个来缝补的。
问起为什么没有放弃裁缝铺去做别的行业,师傅只说道“我活了四五十年,有三十多年都在做裁缝,我不做这个我去做什么呢,我喜欢守在缝纫机旁,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很多年轻人都体会不到这种手工活,但它却一点也不容易。
岁月无声,老式的缝纫机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但已经有很多手艺人坚守着,是他们,留住了南昌最后的记忆。
也许繁华已经逝去,可这份手艺还得继续前行,去增加历史的厚重。
…
也许有一天
它就突然消失了
编辑、摄影 /李楠、王淑敏
设计 / 丁可爱
出品/子言Seven Nice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