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的危害作文,放鞭炮的危害作文100.

我为什么不赞成燃放烟花爆竹?在给出答案前,先说几句题外话。《今日头条》我看了好几年了,但仅仅限于浏览阅读而已。直到前两天才在上面就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话题发表了一下看法。亮明了不赞成燃放、支持禁放的态度后,遭到了一些网友的怒怼。有的说:“缺心眼子,是北京人吗?”还有的说:“说真话就是忘了祖宗了。”不过还好,大多还算温和,没有过分的漫骂和攻击。对于他们的情绪,我也试着去理解。特别说一句,相较怼我的,为我点赞的还是多,大概是前者的十倍吧。不多说了,还是赶紧切入正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没有欢乐谷,没有电游、更没有iPad。过春节,放鞭炮,就成了孩子们一年中不可多得的娱乐活动。过年燃放花炮曾给我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关于放炮的一些趣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但我成年后的几次亲身感受,使我看清了燃放鞭炮的危害,从此,成为一名“禁放、限放”的坚定拥护者。

1985年,农历甲子年的除夕夜,正巧赶上我下中班。有人要问,怎么大年三十你还上班?是的,我上班,而且是中班。交完班,蹬上自行车就往家赶。我要从东郊的大郊亭沿着现今的两广大街一直向西十来公里就到家了。当我骑到原崇文区(现东城区)的揽杆市附近的时候,鞭炮声就渐渐响起,除夕夜燃放的大幕就此拉开。我顾不上那许多,只顾缩头猛骑,一口气骑到煤市街附近的丰泽园饭庄前,此时已近午夜十二点,燃放花炮的烈度也达到了峰值,实在是骑不动了,不是累了,而是此时街上好似战场,用炮火连天、战火纷飞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没办法,只好停下来,躲在街边等待,等到燃放程度渐缓后,骗腿上车继续往家蹬。一路上从天而降的火药渣子、碎纸屑不住地扑打在脸上,满大街充斥着硫磺气味,呛死人。这次经历极大地触动了我,让我感到这玩意儿不是一般地害人,而是太害人啦!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1989年,那年的除夕夜晚,我的孩子刚半岁多,放在床上睡觉。按惯例,以除夕夜零时为界,在前后各半小时,总共1小时的时间内,是过年几个集中燃放高潮段之一。当燃放达到最高潮时,在屋内家人之间对话都得放大嗓门儿,而电视里春晚主持人在跨年时刻说的辞旧迎新的台词,则被淹没在窗外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全然听不到了。面对这一切,大人们还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如果他听到了,我想,他会不会以为是到了世界末日。我是想捂他的耳朵,又捂不得,急得我是抓耳挠腮,恨不得能有个地窖,带着他钻进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句。这也说明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一种民俗文化。但我以为这种习俗源于农耕社会,也适合于农耕社会,对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高度城镇化的社会来讲它就变成了一种危害。远的不说,就说我的童年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市的人口是八百万,全中国是七亿人口,城镇化率很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也不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更无从谈起了。

时过境迁,现如今北京市的人口经过疏解后也得照着两千万吧,全国人口更是翻了一番啊。不要说“北、上、广、深”这些大型城市,就是在二、三线城市里,高楼大厦也是鳞次栉比,居住密度大,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困难。

不要说跟我童年时代比,就是跟本世纪初比,中国的老龄人口增加的那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噪声污染可是对老年群体伤害最大的。

如果解禁燃放,治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也许有人忘了,在当年“禁放、限放”政策出台之前,一些人通过非法渠道从外面运进来一些所谓炮仗,为了追求爆炸响度,制造者使用炸药制作,或者把炮仗做得如同暖水瓶那么大,炸响瞬间地动山摇,声音震耳欲聋。这些都不是善良的人们想象得到的。

最后再说一下,竭力呼吁解禁燃放烟花爆竹的人,总是拿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和老祖宗传下来的如何如何来说事儿。他们总抱着文化传统、老祖宗传下来的就等于是好的、对的、适用的这样一种逻辑,其实这种逻辑是不存在的。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先进的环保理念、健康理念乃至生存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就使得实行“禁放、限放”政策有了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

暂且就说这些吧。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240727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1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