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进一间坐满人的会议室,紧张得不敢进去,即使进去了也说不出话,即使说出了话也没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那么必然无法成为一名领导,然而外向者在这一方面颇具优势。
这也是企业倾向于选择一名外向者为领导,而非内向者的原因,即便内向者成为领导,也常会自我怀疑: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当领导吗?
然而,事实上领导也不总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中也不乏性格内向的优秀领导者,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
我们总是对领导者的外向程度要求过高,而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当领导的因素很多,不止这一点。
领导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职业性格测试,我是ISTJ类型,是内向性格,然而我却从事市场策划工作,并在半年内升职为主管,我是如何成为领导的呢?
部门经理在招聘我之后就离职了,部门只有我一个人,而直接领导是公司老板,通过与老板的工作互动,我工作认真负责、靠谱、高效的个人特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老板认可,而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建立团队,在这种情况下,我被提拔为了主管。
关于领导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人际关系心理学上有两种理论:
一个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他们拥有的某些关键特质使其与极大多数人区别开,因而能成为领导。
但这种观点没有得到研究证据的有力支持,也没有产生一张简单的、所有领导者都拥有的特质的单子,难以预测谁将会成为领导,也难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成为领导,故而不能令人满意。
另一个是领导的情景理论,认为情景决定了谁当领导。
比如,群体规模越大越可能产生领导;特定时期内因为需求的产生,需要有人提供服务,满足群体的需求等。
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比其他人有更高几率成为领导。
而我成为领导的原因,两种皆有:一个是因为我的个人特质,一个是因为当时的情景(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公司快速发展需要领导)。
可见,把个人特质与情景特点结合起来考虑领导是如何产生的更为合理。
性格是个人特质的其中一个,而领导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性格与领导之间并无必然关系。
领导的职责是什么?
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指群体中的某个成员指导和影响其他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其他成员)和所处环境三个因素组成。
定义里的“群体中的某个成员”就是这里所说的领导。
我做领导时的职责就是领导部门(指导和影响部门员工、其他公司成员)履行部门职责,完成部门任务(全年市场策划任务)以协助公司达到其目标(年度销售目标)。
而影响任务完成情况的因素有群体规模、内聚力、沟通效率、奖惩制度、群体任务、领导等,领导者个人特质及领导力是其中因素之一,故而内向者有成为优秀领导者的可能性。
过于强调外向导致好想法被排挤
曾是世界最大电力、天然气和电讯公司之一的安然公司,2001年申请破产,这个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几周内就破产,曝出财务造假丑闻,该案成为美国历史上企业第二大破产案。
安然丑闻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急功近利,公司精神就是冒险,认为坚持传统做法的人保守并将其“清理”出去,不断进行“大换血”。
在安然公司任职过的莱斯大学商学院教授文森特·卡明斯基,曾多次与公司高层交涉,指出公司进入高风险商业交易区域,会危及公司生存,而高管们对此却视而不见,并剥夺了他审查公司交易的权力。
这些激进的冒险者相比谨慎的内向者而言在公司占据了过高地位,是安然公司丑闻的深层原因。
很多时候,那些表现活跃、健谈的人的观点常常占据上风,并最终成为决定性意见。
企业讲究团队协作,部门或小组讨论是很常见的沟通及决策形式。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个善于表达、讲得多、语音语调传达出高度自信的外向者,常会成为众人的焦点,且在团队中变得越来越有分量。
而那些沉默寡言,表达时吞吞吐吐、声音微弱的内向者,即便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常常被忽视。
老板倾向于选拔外向者做领导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外向者善于社交和表达的优势,然而“有理不在声高”,过分强调外向会导致好想法被排挤,所以,企业提拔谨慎且善于思考的内向者为领导也同样重要。
从优秀到卓越——内向领导者的优势
柯林斯是商业管理经典之作《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为了研究什么样的特质能让一个企业从优秀到卓越,他对11家优秀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位“第5级领导者”运作。
他们都专注于目标,执著且坚定,注重结果,但却谦逊、低调……而这些特质非常符合对内向领导者的描述。
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扎克伯格,就没有Facebook;没有巴菲特,就没有华尔街的神话。
内向者的心灵能量来自于内在,内心如大海般宽广而平静,不会轻易受到外界影响,且他们喜欢独处,善于思考,具有强大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性格坚韧,对目标坚定且执著,善于分析和计划,喜欢深度思考,做事谨慎,先想后做,这是内向者作为领导,优于外向者的竞争优势。
虽然做不到像外向领导者一样干脆利落地下达指示,但是这并不是内向领导者的阻碍。
他们擅长倾听,更倾向于征集大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善于一对一地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每个群体成员都感受到被重视和领导的真诚,更加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从度,在这一点上,内向者有其独特优势。
内向者喜欢先想后说,不擅长演讲、会议发言、社交等,但是性格如同橡皮筋,虽受制于基因,但也可进行有限度地延伸,进行自我突破。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22年度演讲中妙语连珠,在产品发布会上也很放得开,但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性格偏内向,不擅长表达,都是被逼出来的。
内向者为了达到心中的追求,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先天阻碍,他们会像对待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样,研究并制定一套方法来自我训练,把阻力变成助力。
世界上近40%的管理者都是内向的,你并不孤单,谁说内向者不适合当领导,你应该自信地说我可以!
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安莉珞,10+年职场人,机械跨界市场,助理到管理,现做自媒体和电商,专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干货的职场分享,探寻自由之路,践行梦想人生。
不定期分享职场人际关系干货,如果你有兴趣或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助你职场如鱼得水。也欢迎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和分享。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jjs40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jsgsy.com/5537.html